第10章 府中問對
關燈
小
中
大
霧裏看花,總覺分外美麗。
王瑯送梅餅給謝真石,純粹是因為她過去讀韻學的時候,有人將謝尚月夜吹笛之事與壽陽公主額著梅花並提,讓她覺得十分有趣,並沒有其它曲折隱喻的心思。
閨閣裏的聚會對她意義有限,保證作為地方長官女眷結納當地士人的本分履行妥當之後,其餘都是順著天性自由揮灑,沒投入太多精力。
她到會稽後的時間主要花費在三件事上:其一是與王允之共同核查清點會稽郡內的在籍士卒與武備情況,同時沿路考察郡內的交通幹道,招募熟知地形的當地人做向導,填補輿圖;其次是借著修園子的機會摸排郡中豪族勢家的產業人脈與資源分布,分辨他們對新任長官的立場是支持、旁觀還是抗拒,建立諜報系統,網羅三教九流;此外還搬出曹操“春夏習讀書傳,秋冬弋獵”的例子,攛掇王允之帶她到郊外田獵。
此時貴胄豪門田獵之風極盛,,最有名當屬孫策、孫權兄弟的事跡,前者甚至在田獵中遇刺喪命。不喜歡的人固然會譏諷為粗俗卑賤,但主流社會仍然保持著多元化的審美,既推崇衛玠弱不勝衣的風致,也欣賞王敦揚槌奮擊的雄爽,沒到南朝晚期那麽腐朽僵化。
王舒常年外放都督軍事,子女擅長弓馬、喜愛田獵完全合理,會稽人不了解王家內情,只當是府君之子的小小愛好,沒放在心上,而王瑯得以在田獵中操練私兵,名正言順摻進軍事訓練——
會稽郡內的郡兵她不便接觸,王家的私兵卻沒這個顧慮。按照此時風俗,地方軍事長官卸任時可以從駐紮兵府帶走少量部曲。王舒自己頻領望府,但不治產業,部曲養得不多,王瑯接手家事以後有心改變,漸漸將僮仆、佃客、部曲裏能用之輩都轉化為可以作戰的私兵,清點下來規模從五百擴充到一千四,連王允之聽到都嚇了一跳。
充實的忙碌中,日子一天天過去,轉眼到了第二年。
王瑯自認能做的事情都已經盡力做了,計劃以外恰逢其會的事情也做了不少,以至於五年約定期滿,察覺到紫府中封印松動、仙靈之氣蘇生時,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如釋重負的心安,而是帶著埋怨的調侃:
“你醒的可真是時候。我最忙的時候你不在,事情都做完了你就醒了,是發現開學了來收作業嗎?”
當日剛入九月,按公歷算已屬十月,不是王瑯習慣的開學季,但日子恰好是九月初一,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多餘聯想。
“你哪次長假作業不是開學前一天趕工抄的,我不認為有任何收取價值。”
回答她的人黑眸深湛,白發勝雪,容色與王瑯初識他時別無二致,只有更加蘊藉的神光證明這幾年的休養沒有白費。
王瑯如今與他坐在一條船上,彼此休戚與共,看到他狀態好轉,心裏倒也為他高興,沒有拌嘴大方問道:“這次能留多久?”
對方並未直接回答,而是托出一片靈光流動的玉牒,遞到她面前,神色澹寧沈靜,令人想起昆侖山顛的白雪:“核內陰陽二氣燮理已成,自成小周天循環。餘下不過修繕填補之功,無須我居中主持,端看你的本事。只要你神魂穩固,能入定紫府,隨時都可見我。”
他手中所托的玉牒名頭極大,是商周更疊之戰中輝煌赫赫的封神榜,只是不僅受損得非常嚴重,功用也與傳說中大相徑庭。
當王瑯還在現代時,這枚玉牒不知怎麽寄居到她紫府內,每日汲取她命格中的氣運修覆自身。
王瑯初時只覺得自己運氣極壞,每前進一步都靠努力得來,不存半分僥幸,後來精神壓力越來越大,總好像被什麽東西緊緊追趕,無法擺脫,只有在夢中才能獲得少許喘息緩解,直到姜尚醒轉——就是眼下站在她對面的雪發青年,歷史上輔佐武王伐紂、奠定周興六百年、受封齊國的太公望,傳說中昆侖山玉虛宮掌教元始天尊的弟子,封神計劃的執行者——情況頓時發生變化。
自他醒來,封神榜的修覆全由他一手主導,不再毫無節制、敲骨吸髓地榨取寄主,而是一點點被抽絲剝繭地轉嫁到外部,引導向內外平衡之態。
王瑯和他的關系歷經前後幾次轉折,最後終於基本達成一致:由王瑯協助他將封神榜修覆完成,他則指導王瑯如何一步步修覆,並掌控封神榜的力量為己所用。距今五年之前,兩人最艱辛的原始積累告一段落,姜尚將神識沈入玉牒,鞏固修覆成果,到如今五年期滿,正是兩人互交答卷,共同制定下一步計劃的時候。
“我其實不太明白,如果你要借助王朝氣運修覆封神榜,最快的方法難道不是讓我生於司馬家,有皇權名義在手,可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方便多了,做事豈不順利百倍?”
盡管自認為做得不錯,王瑯還是先習慣性地放大自己遭遇的困難,為後續談判留出餘地:“我仔細想過,東晉女子的地位確實比前朝高,但也沒有高到能入朝為官的地步。就算是女子地位更高的北魏,也不過出了一個胡玄輝為女侍中,但那是因為她姐姐元太後臨朝聽政需要助手,和武則天臨朝用上官婉兒秉政相仿。就算一時可以依托父親兄長之下行事,名不正言不順總是麻煩。”
姜尚看著她沈默一陣,模仿她的句式淡淡開口:“我其實也不太明白,為什麽你一定要找到歷史中的例子才能做事。就算你非要找一個人物去對標才肯罷休,為什麽要對標胡玄輝?”
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。
他是開一代之先河,行前人所未行之創舉的一類人,生來就是為了創造歷史,並不囿於前人的成果。
王瑯事後回想,覺得對方當時的心情大概十分之無語灰暗:你都有我在身邊了,思考的為什麽還是入朝為官這點不值一提的小事?
但她當時未曾察覺,反而揚眉好奇道:“那你說該對標誰?”
以姜尚之本心,大抵很不想回答這樣的問題,只是王瑯一直目不轉睛盯著他看,他才終於不情不願開口:“平陽公主,李淵第三女。她是家中三女,你也是三女,她家為隴西李氏,你是瑯邪王氏,較之胡玄輝與你的境況更像。”
王瑯略微歪頭,不敢茍同:“東晉偏安江東,類比南北朝那樣的分裂政權正相仿佛,隋雖短命,卻是結束三百年分裂史的大一統王朝,哪裏是東晉能與之比肩的。平陽公主……你都說了她是公主,不受儒家對人臣那一套約束,對我參考價值不大。”
姜尚神色不變,語氣平淡:“她起兵響應父兄,收攏七萬之眾的時候,李淵可還沒登臨龍門。”
王瑯想了想,雖然覺得還是有哪裏不對,但平陽公主擁兵七萬,獨有軍功的事情她也記得。
隋末義軍蜂起,群雄逐鹿,她讓丈夫柴紹秘密去太原支援父兄,自己返回鄠縣李家莊園,變賣家產招募南山亡命之徒,得到數百人,在關中起兵響應李淵。當時李淵從父弟李神通也在鄠縣響應,但不如平陽得人心,於是關中由平陽主事。鄰近幾支義兵各有數千人規模,被平陽派家僮說服歸順,在她麾下與隋朝官兵交戰,連續攻克三城,聲望高漲。然後憑借樹立起來的威信申明法令,約束士兵,禁止劫掠,遠近都來歸附,聚攏起七萬之眾,威震關中。
李家主力渡河,她與她的二哥,即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渭北會合,李家完整保留了她的編制,讓她和丈夫柴紹分別建立自己的幕府,平定京城。
離世下葬時,李淵特別為她下詔增加前後部羽葆、鼓吹、大路、麾幢、虎賁、甲卒、班劍。主管祭祀禮儀的太常覺得不妥,理由是歷史上婦人下葬從不加鼓吹,李淵不聽,還是給她加了鼓吹。
有意思的是《舊唐書》修這段歷史,讓李淵舉了周文王之母名列十亂(周武王認為的十位治世之臣)的例子,為他拿鼓吹為公主下葬的決定增加說服力。
但在歐陽修帶人修的《新唐書》裏,李淵沒做多餘解釋,直接斷然下令:“過去公主身執金鼓,功參佐命,古代哪有這樣的事!就該這麽用。”
自信昂揚之氣彰顯無疑。
王瑯回味姜尚之前的話語,感覺到有某種相似的飛揚銳氣蘊藏其中,連帶著她也心情飛揚起來,不再玩弄虛詞,而是端正面色,坦白將自己近五年的行為與對時局的看法和盤托出,咨詢姜尚的意見。
“蘇峻麾下以北地流民為主,有騎兵,如果舉兵進攻建康,應該和北方入寇的情況差不多,以秋冬為最佳出兵季節。眼下已是九月,剩餘時間不多。吳國內史庾冰素有令名,被庾亮安插到吳國以後積極修兵備戰,陸、顧兩家私自募集的部曲約有幾千,不可能坐視家鄉被戰火焚毀。只是秋冬水枯,河道受阻,難以走水路運輸士兵糧草,走陸路又容易被騎兵襲擊擾亂,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,想要對建康戰場有所作為卻不容易。”
姜尚靜靜聽她從建康說到會稽,從朝堂說到地方,沒有給予任何評價,直到最後她說完時局與自己的判斷,才淡淡開口,問了一個與時局無關的問題:“假如你去募兵,你會選擇南方繁華富庶之地的良家子,還是北地貧乏艱苦之地的亡命徒?”
王瑯滿心自信的情緒被他問得一堵,緩了一會兒才嘆息道:“一個是羊,一個是狼,怎麽能比呢。”
她本是心思靈敏、一點就透之人,這時候已經明白姜尚對她的判斷並不讚同,但還有些疑惑:“南人當真如此不善戰嗎?陸、顧兩家積極仕宦,孫吳時出了那麽多將領,還有陸遜那樣打下以弱勝強名戰的先人,族裏不至於沒有擅長軍事的人才吧。”
姜尚一條條為她解釋:“南朝勁旅,以江北淮南為先,尚氣力,多勇悍。三吳冠帶風流之地,多年未肇兵禍,士眾知兵習戰,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。”
“至於陸、顧……你既然知道這兩家積極仕宦,便該知道兩人善於進取的人才都在建康出仕,留於族中的多是守成之輩,倘若無人領導,僅僅能夠自保罷了。而庾冰在郡僅一年,除了外戚身份無所倚仗,還要征調吳地的民力物力,陸、顧那樣的豪族如何肯跟他齊心協力,聽他調遣。”
王瑯聽得出了一層冷汗,這和她去年離開建康之前跟王悅分析的情況恰恰相反,稱得上失之毫厘,謬以千裏,和趙括紙上談兵有得一拼。
“你也不用妄自菲薄。”
或許是看出了她的心思,姜尚註視著她道:“你現在的問題在於沒有機會實際接觸這些訊息,不是才智不夠。很多時候,廟算只是在較量敵我雙方誰掌握的信息更多,看得更深刻。”
王瑯瞥他一眼:“所以一開始我就在問你怎麽才能名正言順出仕,現在不管做什麽都要隔著一層,好難受。”
雖然王允之、王悅都對她很好,堪稱凡有所求,無有不應,但和自己出面接觸完全是兩回事,她太有感觸了,只是苦於沒有辦法:“你方才舉平陽公主的例子,她確實和我的處境非常相似,父親都經常做地方刺史,有門第優勢,甚至連二哥比大哥出眾這一點都相似,而且她也是以最常接觸外界的軍功起家,一個人在關中勒兵七萬。但就算這樣,她也沒有在朝中正式任官,而是借助公主的身份行權,想要打破藩籬,光明正大站到臺前太難了。”
姜尚看著她再次陷入沈默。
王瑯被他看得有點不自在,摸摸臉頰道:“我說的話有哪裏不對嗎?”
姜尚閉了閉眼,維持住神色平靜:“我只問你一句。”
“您請問。”
“出仕對平陽有什麽好處?”
空氣突然安靜。
隔了許久,王瑯才重新找回自己的聲音,故作自然地回答:“嗯,這是個好問題。”
平陽公主和她最大的區別是她的父親與兄長野心勃勃,李世民更是雄才大略,千載難逢的一代英主。如果平陽本人的願望並非站立於朝堂之上以臣子的身份為國效力,以唐朝那種天下英才濟濟入彀、萬般世事欣欣向榮的背景,她似乎確實沒有出仕的動機。
姜尚見她已經明白,便也不再浪費口舌,將話題搬回正途:“不提他人,出仕只是必須踏出的第一步,你自己準備走什麽樣的道路?”
這件事王瑯卻已經想過,答得很快:“亂世裏想要有所作為,以方鎮之實擁兵自重,觀察天下時機是最好的辦法,其次是接受朝中調遣用兵,培植名聲,建立功勳,樹立有識之輩能看到的赤幟,讓人才往旗下聚攏。無論朝中是猜忌還是誹謗,始終不敢妄動,袁、曹、孫、劉都由此建立功名,形成三國鼎立局面。”
她這番理論發端於王夫之一段非常有名的史論,大部分人沒聽過全文,但聽說過他的結論——故國恒以弱喪,而漢以強亡。
她不是為了寫文章揚名,也不是為了靠雄辯說服人,因此沒有刻意使用煽動性的語言,只是清晰明白地拋出結論。同時代人已有相似的見識,如司馬家建立晉朝以後為了糾正這個傾向付出過許多努力,可惜和曹操一樣適得其反,全面崩盤,開啟了以王與馬共天下為標志的門閥政治時代。
姜尚輕輕點頭:“做常人沒做過的事總是困難,不過王導如今還活著,你可以不用擔心第一步如何站穩——只要你表現出對王家不可替代的價值,他會比你還用心地促使這件事做成。如果你非要自己做點什麽,可以寫信給王悅詢問田稅之事。”
王瑯奇道:“這跟田稅有什麽關系?”
姜尚淡淡一哂:“你很快會明白的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王瑯送梅餅給謝真石,純粹是因為她過去讀韻學的時候,有人將謝尚月夜吹笛之事與壽陽公主額著梅花並提,讓她覺得十分有趣,並沒有其它曲折隱喻的心思。
閨閣裏的聚會對她意義有限,保證作為地方長官女眷結納當地士人的本分履行妥當之後,其餘都是順著天性自由揮灑,沒投入太多精力。
她到會稽後的時間主要花費在三件事上:其一是與王允之共同核查清點會稽郡內的在籍士卒與武備情況,同時沿路考察郡內的交通幹道,招募熟知地形的當地人做向導,填補輿圖;其次是借著修園子的機會摸排郡中豪族勢家的產業人脈與資源分布,分辨他們對新任長官的立場是支持、旁觀還是抗拒,建立諜報系統,網羅三教九流;此外還搬出曹操“春夏習讀書傳,秋冬弋獵”的例子,攛掇王允之帶她到郊外田獵。
此時貴胄豪門田獵之風極盛,,最有名當屬孫策、孫權兄弟的事跡,前者甚至在田獵中遇刺喪命。不喜歡的人固然會譏諷為粗俗卑賤,但主流社會仍然保持著多元化的審美,既推崇衛玠弱不勝衣的風致,也欣賞王敦揚槌奮擊的雄爽,沒到南朝晚期那麽腐朽僵化。
王舒常年外放都督軍事,子女擅長弓馬、喜愛田獵完全合理,會稽人不了解王家內情,只當是府君之子的小小愛好,沒放在心上,而王瑯得以在田獵中操練私兵,名正言順摻進軍事訓練——
會稽郡內的郡兵她不便接觸,王家的私兵卻沒這個顧慮。按照此時風俗,地方軍事長官卸任時可以從駐紮兵府帶走少量部曲。王舒自己頻領望府,但不治產業,部曲養得不多,王瑯接手家事以後有心改變,漸漸將僮仆、佃客、部曲裏能用之輩都轉化為可以作戰的私兵,清點下來規模從五百擴充到一千四,連王允之聽到都嚇了一跳。
充實的忙碌中,日子一天天過去,轉眼到了第二年。
王瑯自認能做的事情都已經盡力做了,計劃以外恰逢其會的事情也做了不少,以至於五年約定期滿,察覺到紫府中封印松動、仙靈之氣蘇生時,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如釋重負的心安,而是帶著埋怨的調侃:
“你醒的可真是時候。我最忙的時候你不在,事情都做完了你就醒了,是發現開學了來收作業嗎?”
當日剛入九月,按公歷算已屬十月,不是王瑯習慣的開學季,但日子恰好是九月初一,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多餘聯想。
“你哪次長假作業不是開學前一天趕工抄的,我不認為有任何收取價值。”
回答她的人黑眸深湛,白發勝雪,容色與王瑯初識他時別無二致,只有更加蘊藉的神光證明這幾年的休養沒有白費。
王瑯如今與他坐在一條船上,彼此休戚與共,看到他狀態好轉,心裏倒也為他高興,沒有拌嘴大方問道:“這次能留多久?”
對方並未直接回答,而是托出一片靈光流動的玉牒,遞到她面前,神色澹寧沈靜,令人想起昆侖山顛的白雪:“核內陰陽二氣燮理已成,自成小周天循環。餘下不過修繕填補之功,無須我居中主持,端看你的本事。只要你神魂穩固,能入定紫府,隨時都可見我。”
他手中所托的玉牒名頭極大,是商周更疊之戰中輝煌赫赫的封神榜,只是不僅受損得非常嚴重,功用也與傳說中大相徑庭。
當王瑯還在現代時,這枚玉牒不知怎麽寄居到她紫府內,每日汲取她命格中的氣運修覆自身。
王瑯初時只覺得自己運氣極壞,每前進一步都靠努力得來,不存半分僥幸,後來精神壓力越來越大,總好像被什麽東西緊緊追趕,無法擺脫,只有在夢中才能獲得少許喘息緩解,直到姜尚醒轉——就是眼下站在她對面的雪發青年,歷史上輔佐武王伐紂、奠定周興六百年、受封齊國的太公望,傳說中昆侖山玉虛宮掌教元始天尊的弟子,封神計劃的執行者——情況頓時發生變化。
自他醒來,封神榜的修覆全由他一手主導,不再毫無節制、敲骨吸髓地榨取寄主,而是一點點被抽絲剝繭地轉嫁到外部,引導向內外平衡之態。
王瑯和他的關系歷經前後幾次轉折,最後終於基本達成一致:由王瑯協助他將封神榜修覆完成,他則指導王瑯如何一步步修覆,並掌控封神榜的力量為己所用。距今五年之前,兩人最艱辛的原始積累告一段落,姜尚將神識沈入玉牒,鞏固修覆成果,到如今五年期滿,正是兩人互交答卷,共同制定下一步計劃的時候。
“我其實不太明白,如果你要借助王朝氣運修覆封神榜,最快的方法難道不是讓我生於司馬家,有皇權名義在手,可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方便多了,做事豈不順利百倍?”
盡管自認為做得不錯,王瑯還是先習慣性地放大自己遭遇的困難,為後續談判留出餘地:“我仔細想過,東晉女子的地位確實比前朝高,但也沒有高到能入朝為官的地步。就算是女子地位更高的北魏,也不過出了一個胡玄輝為女侍中,但那是因為她姐姐元太後臨朝聽政需要助手,和武則天臨朝用上官婉兒秉政相仿。就算一時可以依托父親兄長之下行事,名不正言不順總是麻煩。”
姜尚看著她沈默一陣,模仿她的句式淡淡開口:“我其實也不太明白,為什麽你一定要找到歷史中的例子才能做事。就算你非要找一個人物去對標才肯罷休,為什麽要對標胡玄輝?”
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。
他是開一代之先河,行前人所未行之創舉的一類人,生來就是為了創造歷史,並不囿於前人的成果。
王瑯事後回想,覺得對方當時的心情大概十分之無語灰暗:你都有我在身邊了,思考的為什麽還是入朝為官這點不值一提的小事?
但她當時未曾察覺,反而揚眉好奇道:“那你說該對標誰?”
以姜尚之本心,大抵很不想回答這樣的問題,只是王瑯一直目不轉睛盯著他看,他才終於不情不願開口:“平陽公主,李淵第三女。她是家中三女,你也是三女,她家為隴西李氏,你是瑯邪王氏,較之胡玄輝與你的境況更像。”
王瑯略微歪頭,不敢茍同:“東晉偏安江東,類比南北朝那樣的分裂政權正相仿佛,隋雖短命,卻是結束三百年分裂史的大一統王朝,哪裏是東晉能與之比肩的。平陽公主……你都說了她是公主,不受儒家對人臣那一套約束,對我參考價值不大。”
姜尚神色不變,語氣平淡:“她起兵響應父兄,收攏七萬之眾的時候,李淵可還沒登臨龍門。”
王瑯想了想,雖然覺得還是有哪裏不對,但平陽公主擁兵七萬,獨有軍功的事情她也記得。
隋末義軍蜂起,群雄逐鹿,她讓丈夫柴紹秘密去太原支援父兄,自己返回鄠縣李家莊園,變賣家產招募南山亡命之徒,得到數百人,在關中起兵響應李淵。當時李淵從父弟李神通也在鄠縣響應,但不如平陽得人心,於是關中由平陽主事。鄰近幾支義兵各有數千人規模,被平陽派家僮說服歸順,在她麾下與隋朝官兵交戰,連續攻克三城,聲望高漲。然後憑借樹立起來的威信申明法令,約束士兵,禁止劫掠,遠近都來歸附,聚攏起七萬之眾,威震關中。
李家主力渡河,她與她的二哥,即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渭北會合,李家完整保留了她的編制,讓她和丈夫柴紹分別建立自己的幕府,平定京城。
離世下葬時,李淵特別為她下詔增加前後部羽葆、鼓吹、大路、麾幢、虎賁、甲卒、班劍。主管祭祀禮儀的太常覺得不妥,理由是歷史上婦人下葬從不加鼓吹,李淵不聽,還是給她加了鼓吹。
有意思的是《舊唐書》修這段歷史,讓李淵舉了周文王之母名列十亂(周武王認為的十位治世之臣)的例子,為他拿鼓吹為公主下葬的決定增加說服力。
但在歐陽修帶人修的《新唐書》裏,李淵沒做多餘解釋,直接斷然下令:“過去公主身執金鼓,功參佐命,古代哪有這樣的事!就該這麽用。”
自信昂揚之氣彰顯無疑。
王瑯回味姜尚之前的話語,感覺到有某種相似的飛揚銳氣蘊藏其中,連帶著她也心情飛揚起來,不再玩弄虛詞,而是端正面色,坦白將自己近五年的行為與對時局的看法和盤托出,咨詢姜尚的意見。
“蘇峻麾下以北地流民為主,有騎兵,如果舉兵進攻建康,應該和北方入寇的情況差不多,以秋冬為最佳出兵季節。眼下已是九月,剩餘時間不多。吳國內史庾冰素有令名,被庾亮安插到吳國以後積極修兵備戰,陸、顧兩家私自募集的部曲約有幾千,不可能坐視家鄉被戰火焚毀。只是秋冬水枯,河道受阻,難以走水路運輸士兵糧草,走陸路又容易被騎兵襲擊擾亂,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,想要對建康戰場有所作為卻不容易。”
姜尚靜靜聽她從建康說到會稽,從朝堂說到地方,沒有給予任何評價,直到最後她說完時局與自己的判斷,才淡淡開口,問了一個與時局無關的問題:“假如你去募兵,你會選擇南方繁華富庶之地的良家子,還是北地貧乏艱苦之地的亡命徒?”
王瑯滿心自信的情緒被他問得一堵,緩了一會兒才嘆息道:“一個是羊,一個是狼,怎麽能比呢。”
她本是心思靈敏、一點就透之人,這時候已經明白姜尚對她的判斷並不讚同,但還有些疑惑:“南人當真如此不善戰嗎?陸、顧兩家積極仕宦,孫吳時出了那麽多將領,還有陸遜那樣打下以弱勝強名戰的先人,族裏不至於沒有擅長軍事的人才吧。”
姜尚一條條為她解釋:“南朝勁旅,以江北淮南為先,尚氣力,多勇悍。三吳冠帶風流之地,多年未肇兵禍,士眾知兵習戰,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。”
“至於陸、顧……你既然知道這兩家積極仕宦,便該知道兩人善於進取的人才都在建康出仕,留於族中的多是守成之輩,倘若無人領導,僅僅能夠自保罷了。而庾冰在郡僅一年,除了外戚身份無所倚仗,還要征調吳地的民力物力,陸、顧那樣的豪族如何肯跟他齊心協力,聽他調遣。”
王瑯聽得出了一層冷汗,這和她去年離開建康之前跟王悅分析的情況恰恰相反,稱得上失之毫厘,謬以千裏,和趙括紙上談兵有得一拼。
“你也不用妄自菲薄。”
或許是看出了她的心思,姜尚註視著她道:“你現在的問題在於沒有機會實際接觸這些訊息,不是才智不夠。很多時候,廟算只是在較量敵我雙方誰掌握的信息更多,看得更深刻。”
王瑯瞥他一眼:“所以一開始我就在問你怎麽才能名正言順出仕,現在不管做什麽都要隔著一層,好難受。”
雖然王允之、王悅都對她很好,堪稱凡有所求,無有不應,但和自己出面接觸完全是兩回事,她太有感觸了,只是苦於沒有辦法:“你方才舉平陽公主的例子,她確實和我的處境非常相似,父親都經常做地方刺史,有門第優勢,甚至連二哥比大哥出眾這一點都相似,而且她也是以最常接觸外界的軍功起家,一個人在關中勒兵七萬。但就算這樣,她也沒有在朝中正式任官,而是借助公主的身份行權,想要打破藩籬,光明正大站到臺前太難了。”
姜尚看著她再次陷入沈默。
王瑯被他看得有點不自在,摸摸臉頰道:“我說的話有哪裏不對嗎?”
姜尚閉了閉眼,維持住神色平靜:“我只問你一句。”
“您請問。”
“出仕對平陽有什麽好處?”
空氣突然安靜。
隔了許久,王瑯才重新找回自己的聲音,故作自然地回答:“嗯,這是個好問題。”
平陽公主和她最大的區別是她的父親與兄長野心勃勃,李世民更是雄才大略,千載難逢的一代英主。如果平陽本人的願望並非站立於朝堂之上以臣子的身份為國效力,以唐朝那種天下英才濟濟入彀、萬般世事欣欣向榮的背景,她似乎確實沒有出仕的動機。
姜尚見她已經明白,便也不再浪費口舌,將話題搬回正途:“不提他人,出仕只是必須踏出的第一步,你自己準備走什麽樣的道路?”
這件事王瑯卻已經想過,答得很快:“亂世裏想要有所作為,以方鎮之實擁兵自重,觀察天下時機是最好的辦法,其次是接受朝中調遣用兵,培植名聲,建立功勳,樹立有識之輩能看到的赤幟,讓人才往旗下聚攏。無論朝中是猜忌還是誹謗,始終不敢妄動,袁、曹、孫、劉都由此建立功名,形成三國鼎立局面。”
她這番理論發端於王夫之一段非常有名的史論,大部分人沒聽過全文,但聽說過他的結論——故國恒以弱喪,而漢以強亡。
她不是為了寫文章揚名,也不是為了靠雄辯說服人,因此沒有刻意使用煽動性的語言,只是清晰明白地拋出結論。同時代人已有相似的見識,如司馬家建立晉朝以後為了糾正這個傾向付出過許多努力,可惜和曹操一樣適得其反,全面崩盤,開啟了以王與馬共天下為標志的門閥政治時代。
姜尚輕輕點頭:“做常人沒做過的事總是困難,不過王導如今還活著,你可以不用擔心第一步如何站穩——只要你表現出對王家不可替代的價值,他會比你還用心地促使這件事做成。如果你非要自己做點什麽,可以寫信給王悅詢問田稅之事。”
王瑯奇道:“這跟田稅有什麽關系?”
姜尚淡淡一哂:“你很快會明白的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